電子行業:性價比凸顯 推薦集成電路和顯示器件
發布時間:2015/10/13 訪問人數:788次
投資要點
電子行業的投資性價比已經凸顯。截止到9月底,電子行業的估值47.7倍,接近行業中值水平44.3倍。在低利率通道下,根據DCF模型,資產將擁有更高的貼現價值,對應的資產估值水平將會更高。同時,外部的資金環境和政策環境較歷史同期有明顯向好。雖然整個電子行業的增速雖然放緩,不過仍是屬于現金流和盈利第一梯隊的行業。所以,目前的電子行業的估值水平已經出現較好的性價比和安全邊際。
IC產能和人才的國內轉移,利好半導體材料和測封。目前IC的自給率不及20%,到2025年IC自給率達到70%。IC領域應用量最大的為儲存芯片(DRAM),提高IC自制率的最快突破口就在儲存領域。今年6月,紫光集團欲以230億美元收購全球DRAM巨頭美光,后收購失敗。近期,紫光集團曲線救國,以37.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硬盤巨頭西部數據(WD)15%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另外,在人才方面,臺灣存儲領域教父級人物高亞全近日加盟紫光集團出任全球執行副總裁,負責紫光全球半導體存儲業務。該消息一出,震懾臺灣半導體領域。IC產能和人才的國內轉移趨勢明顯,利好國內半導體材料和測封。
投資建議。我們建議關注:上海新陽(26.60,-0.600,-2.21%)(IC上游耗材供應商,進入國內IC代工龍頭中芯國際和封裝龍頭長電科技(15.51,0.030,0.19%))、長電科技(全球排名第三,受益于IC國產化封裝需求上升)、同方國芯(0.00,0.000,0.00%)(收購西安華芯進入DRAM領域,特種集成電路和FPGA稀缺性強)、深天馬A(15.70,-0.070,-0.44%)(潛在LTPS產能全球第二、自給率空間大)。
風險提升。經濟下行引致電子類消費需求減少、顯示面板價格持續性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