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52390195
15190477151
近日,《自然—納米技術》雜志在線報道了一種柔性電子器件能通過直徑0.1毫米的針注射進人造空穴或活體組織。該電子器件由網格電極組成,在注入后不到1小時便會展開,并恢復成原始形狀,現已被用于監測活體小鼠的大腦活動。
柔性可伸展的電子器件可讓科學家持續監測和操控3D結構如生理組織等的性質。此前的研究表明,這些電子器件可通過手術植入,但其在特定區域的可控投遞以及非侵入性植入方式一直不可行。
Charles Lieber、Ying Fang等設計出一種網格狀的電子器件,能加載于注射器內,并被注射進人造空穴或活體組織的特定區域。一旦被注射后,這種“被包卷起”的電子器件便會展開,恢復到原始形狀的80%,而功能沒有任何損失。研究人員將其分別注射到活體小鼠的兩個大腦區域中,然后發現5個星期后,電子器件與健康的神經元成功聯網并且未產生任何免疫反應。此外,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將電子器件注射到小鼠的海馬體內,能在周圍腦組織有限受損的條件下監測大腦活動。
Dae-Hyeong Kim和Youngsik Lee評價稱:“期待帶有其他功能單元的可注入電子器件與無線組件的進一步整合,能將可植入生物電子學和持續監測方面的創新引上希望之路。”(來源:中國科學報 張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