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52390195
15190477151
中國江蘇網7月17日訊(記者 侯蘇雨)7月16日上午,記者來到宿遷市宿豫區大興鎮,走進宿遷市宏升電子有限公司廠房,車間內是機器轟鳴,工人們嚴謹地操作著儀器。據了解,該公司占地規模3000多平方米,年產值3000多萬元,實現利稅100多萬。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公司負責人徐宏衛,十幾年前還僅是一名漂泊他鄉的打工仔。“不想一輩子給別人打工,就要做個有心人,在工作過程中有意識地積累技術、市場和人脈,為后期創業打下基礎。”徐宏衛說。
3年時間成長為生產廠長
2000年6月份,27歲的徐宏衛只身一人來到常州,進入了常州市一家電子器件廠工作,第一次接觸到電子元件制造。憑著蘇北人特有的吃苦耐勞、勤學肯干,徐宏衛在完成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還主動研究產品的制造工藝、品保策略和管理技巧。3年里,他先后從事了操作工、機修工、工藝員、研發部科員、研發部主任、生產廠長的職務。
隨著視野的開闊,感覺自己能夠獨立撐起一片天,徐宏衛萌生了回家創業的想法。機緣巧合,2003年初,公司出現了用工緊張,大量訂單不能如期交貨的情況。想到了當時經濟還較為落后的家鄉,徐宏衛開始琢磨:“如果能把我們公司的產品拿到老家去生產,不是剛好能解決公司的難題,又能帶動當地就業,還能實現自己創業的夢想嗎!”于是,徐宏衛多次返鄉考察,向公司提交了一份內容詳實的可行性報告。功夫不負苦心人。徐宏衛的計劃得到了公司老板的認可。
為了拉訂單磨壞鞋子
2003年,徐宏衛離開了舒適的工作環境,回到了家鄉宿豫區大興鎮,開始了他的創業征程。從籌集資金,到修建廠房,再到招工培訓,經過6個多月的緊張籌備,工廠終于建成正式投產。“由于吸納的勞動者多數是家里農活多、時間不方便的婦女,所以在生產過程中,我優化了生產工藝和管理方法,就是定產不定時,將南方的自動流水線,改為分段臺面作業。”徐宏衛說,雖然效率低了,但卻完全適應了工人們找工作的要求,這樣很快就招到了400多名家庭婦女進廠就業。
在最初的一年時間里,公司各方面發展都很順利,但徐宏衛感覺到僅依靠代加工已經遠遠滿足不了工廠的業務需求。于是,為了跑客戶、拉訂單,徐宏衛的身影經常出現在蘇州、常州、深圳等地。“那時候幾乎每個月有20天在外拜訪老客戶,尋找新客戶。”徐宏衛告訴記者,有一次經歷,現在想想都很心酸:“有一天拜訪客戶的途中,突然感覺腳底有點疼,抬起腳一看,不但鞋磨破了,而且腳底還擦出了血。”不過憑著鍥而不舍的精神和過硬的產品質量,徐宏衛的產品成功打進了臺灣華杰電子有限公司、深圳精英電子有限公司、臺資富士康有限公司等知名電腦主板制造企業,并成為了他們的合格供應商,配套生產電腦主板用的蜂鳴器。
希望在家鄉結出碩果
一人富不算富。當時宿豫區正在大力推進“三來一加”創業,徐宏衛就物色了一批在當地有創業意愿的人,把當時為公司加工的部分產品,委托給他們組織生產。2005年,宿豫區從事這個產業的人員達到了近2000人。后來,隨著公司的發展,徐宏衛逐漸放棄了當時委托外加工的低端蜂鳴器市場,實現了蜂鳴器產業在宿豫生根發芽的愿望。正當大家都以為徐宏衛該滿足的時候,敏銳的他感覺到,勞動力廉價的優勢逐漸喪失,企業要想發展壯大,必須走技改的道路。
2009年,徐宏衛投資了60萬元,設計編寫了一套公司內部信息化管理軟件。近幾年,他還陸續投資近400萬元研發和購買各種先進設備,對企業生產進行自動化升級改造,現已部分成功,其余部分正在可靠性驗證階段,預計2016年可大量組裝投產。“到時候,我計劃讓我們宿豫區這個行業內的從業者一起共享我們的研究成果,讓這個行業不僅能在宿豫這片土地生根發芽,更要結出累累碩果。”徐宏衛信心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