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52390195
15190477151
由中國商務部和工業與信息化部支持,中國電子器材總公司主辦的第72屆中國電子展昨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
據中國電子器材總公司副總經理陳雯海介紹,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沖擊正在由金融領域向實體經濟逐步蔓延,因此參展企業數量略有壓縮,不過本屆展會總體規模基本與去年持平,有1700家企業參展。
金融危機影響電子企業
作為國內規模最大、最具權威的綜合性專業電子化展,以往歷屆中國電子展幾乎匯聚了中、韓、日等地最優秀電子企業。不過,展會主辦方中國電子器材總公司副總經理陳雯海向記者表示,本屆展會還是受到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
臺灣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工會大陸總監張志遠告訴記者,從今年在華南、杭州、上海等地的布展情況來看,“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參展人數明顯減少,展會人數減少兩成左右。”
來自日本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協會的入江二郎亦有同感:“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企業從銀行貸款都在受到影響。”而韓國電子工業協會的安峻一則表示:“這場危機不是短期可以解決的。”
看好中國內需
相比于對亞洲其他地區的悲觀,電子制造商將希望的目光投向中國內地。國務院日前出臺的4萬億擴大內需的方案讓這些廠商看到了新的商機。來自香港貿發局的胡賽葉表示,相比于往屆,今年香港地區組織的參展商規模最大。
對于政府拉動內需的效果,陳雯海認為,內需分兩個層面,即“個人內需”和“公共內需”。“個人內需”跟居民的個人消費意愿相關,如果居民預期未來經濟前景樂觀,可能會增加開支,個人消費得以拉動。“目前中國居民的消費實力是沒有問題的,中國的儲蓄率一直居高不下,關鍵是信心的引導。”與“個人消費”相比,“公共消費”是可以由政府調控的,“4萬億投入是可以預期的也是可以判斷的。”
“出口”轉“內銷”
在政府啟動內需的大背景下,包括內地出口型企業、臺資企業、港資企業正在把經營戰略向內地調整。陳雯海表示,以前電子信息產業都是外延式發展,目前需要向內延式發展轉化。“我們自己的內需市場正在擴大,這個市場足以拉動整個產業的發展。”
張志遠則表示,就臺灣電子企業來說,以往的出口地主要是歐洲和美國,而如今向大陸調整勢在必行。與之相比,香港企業行動得早一些,胡賽葉告訴記者,香港企業也是以出口為主,目前一部分出口歐美的企業已經明確要將出口地專為內地,“內地市場很大,目前國內鼓勵內需,對明年的前景沒有太大擔憂。”
陳雯海表示,隨著大量的外貿型企業出口轉內銷,國內市場競爭程度必將加劇,“相比較而言,出口型企業在這場競爭中可能占據更多優勢。”總體上來說,出口型企業實力大于內銷型企業,“如今外貿不行做內貿,很順理成章。”在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企業只有兩條出路,首先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另外打造自己的品牌并努力提高品牌的附加值。“事實上,即使沒有經濟危機,我國的制造型企業也應該有這樣的轉型。”